選讀|時間無法再生,但能量不同。四種能量來源,與我們如何經營它們。

選讀|時間無法再生,但能量不同。四種能量來源,與我們如何經營它們。

我們為何選讀這篇?

「能量」在近幾年一直從各種面向備受討論,然而,我們認為經營自身能量可以從更單純的角度來思考。我們傾向回到自身的觀察,在這複雜的生活中,才能夠有著更清楚更直接的切入點與運用。

這篇文章清楚地以四個種類解說每個個體的能量來源,從身體、情緒、腦到精神層面,讓經營能量與生活不再被複雜化。

 

 

Manage Your Energy, Not Your Time

今天選讀的是《哈佛商業評論》中由 The Energy Project 的 Tony Schwartz 和 Catherine McCarthy 撰寫的《管理你的能量,而非時間》(Manage Your Energy, Not Your Time)中,他們提及過去以往人們會去訓練技術、能力與知識等等,但能量卻往往被看作爲理所當然的資源。

在這篇文章,作者將能量分別從四個面向來討論,分別為身體(Body)、情緒(Emotions)、腦(Mind)、精神(Spirit)。

與時間不同之處在於時間無法再生,能量卻可以透過建立儀式來擴展與更新。(Tony Schwartz and Catherine McCarthy, 2007)

了解自己的能量狀態

既然講到了能量有擴展與更新的可能,在了解如何提昇能量的質與量之前,我們需要先認知到事件會消耗掉自己多少的能量成本,我們建議你可以先簡單地跟著自己一週的行程做能量的事後紀錄,例如,早上起床-能量低,情緒平穩。

 

簡單的能量更新儀式

當我們對自己的能量流動與行程有一個更好的釐清後,就可以來建立能量更新的儀式。

我們認為能量更新儀式有幾個重點:

  1. 必須夠簡單能實行,門檻儘量降低,例如,公園散步
  2. 考量與其他行程的相容度,例如,運用本來就有的滑社群時間
  3. 從現有習慣微調,找出對其他後續事情有相對能量影響的小事,比如,半夜玩遊戲,預支隔天上班的能量、或是社交應酬太晚,時常宿醉。

當這些小儀式或行為夠簡單時,能量更新才能在生活中運作規律,實際維持住能量。

四種能量來源

現在,就讓我們來看看在這篇文章中,作者們提到的四種能量來源:

The Body 身體能量

身體能量是由生理狀態所產出的能量,也是現代人很容易忽略的項目,比如,因為急忙出門工作而跳過早餐、辦公室久坐文化、通勤便利而活動量大幅降低、熬夜睡眠時間短,以及飲食過度或不均衡。

作者也表示,這些日常忽略,一旦累積後,除了影響身體能量之外,也有可能影響到注意力與情緒控管。

那麼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可以怎麼做?

  • 增加身體活動機會:通勤族可以提前一站下車,以徒步抵達目的地!抑或是在工作一小時後起身行走十分鐘。
  • 妥善採取間歇式休息:工作一段時間,起身行走、喝杯咖啡,或是與同事閒聊,讓自己的注意力能暫時與工作脫離。但不建議選擇佔用太多注意力的活動。
  • 提高飲食品質:午餐時離開辦公座位,讓自己能夠更專心用餐。儘量讓自己能夠擁有三十分鐘以上的午餐時間。或是以一週的形式,來審視自己的營養分配是否均衡。

The Emotions 能量品質

能量品質,也就是情緒上的控管,當我們能良好控管情緒時,面對任務與壓力時,就能更穩定地表現與完成任務。

但一樣的,要能做到這一點,必須先對自己在許多事件與情境中的感受有所了解。況且,正面的情緒感受並沒有辦法自行無條件產生,在忙碌或壓力的生活狀態中,很容易一不小心就進入緊繃或是消沈的模式中循環。

那麼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可以怎麼做?

    在文章中,作者提及到可以使用深腹式呼吸,以五秒緩慢呼氣的方式讓自己從緊繃狀態中暫時恢復。除此之外,有意識地練習用正面的角度解讀同樣的生活,也是非常有成果的,比如,每天睡前點出當日值得感謝的事。

    另外,我們也非常推薦的是,正面地換句話說,用另一種角度陳述自己的生活,比如,「我今天上班遲到了,搞得整天都不順。」,改成「我今天遲到了,搞得早上很忙,下午也蠻忙的,但總算也完成工作,順利地躺在床上休息。」試著增加多一點細節,假如一點正面的訊息,或是使用第二或第三人稱的角度來解讀自己當天的經歷。

    最後,也可以使用跳脫時空的方式來看當天,向文章中提到,我們可以問自己:「六個月後的我,會怎麼看待今天呢?」有些時候,當我們把時間鏡頭拉遠,很多當下的糾結都會簡單一點。

     

    The Mind 注意力能量

    文章中提及,當我們不斷切換注意力時,任務所需的時間會增加原先的 25%,建議讓自己有完好的時間來執行單一任務,如文章提及的 90 至 120 分鐘。另一點也同時被文章提及的是,科技在日常也無形中佔據了我們很多的注意力,所以也要留意自己是否在工作與科技產品中無意識地切換注意力。

    那麼現代忙碌的生活可以怎麼做?

    除了有意識地釋放注意力之外,我們也可以在每天工作結束前,將隔天的事項依照緊急程度安排好,讓自己在隔天就能有一個心理準備。

     

    The Spirit 意義/使命感

    這一個能量很容易來自於當我們從事的任務與自己的價值觀相符時,產生出正面的感受,或是感受到意義,也時常會伴隨著內在動機的驅使,讓我們更能自願性地成長,這種能量被我們認為是非常有力量的能量來源。

    只不過,在大部分的職場中,這一點並不被重視。在許多人的生活中,也時常被忽略,甚至作為不實際的追求。

    因此,我們邀請所有讀者可以先暫停幾分鐘,從以下幾個面向試著思考看看:

    • 「我擅長的事情是什麼?」
    • 「我在工作/家庭/關係/社會中做重視的是哪些事情?」
    • 「我享受從事哪些活動?」
    • 「我如何看待自己?」
    • 「我為他人做什麼時會感到開心?」
    • 「我最近一次做什麼工作時,感到特別投入?」

    作者也提到,在深入地自問自答時,有時候答案並不會立刻指向一個單一的方向,透過這些表層的解答,我們能夠去拆解出更具體的技能或喜好。

    一旦對自己了解越多,我們就更能與對的任務靠近,自然獲得更多忙起來也能感到充滿意義的時候。

     

    參考文獻 Manage Your Energy, Not Your Time

    想要生活得更有能量但不想做大幅度的改變?那就從能量覺察出發,直接優化現有生活! 歡迎加入《從能量出發,規劃生活》工作坊 訂閱電子報還可享 10% 折扣唷!

    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