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個規劃的刻板印象,兩個方式讓你喜歡規劃

十個規劃的刻板印象,兩個方式讓你喜歡規劃

在談論生活規劃的迷思之前,我們先來簡單定義什麼是生活規劃吧,花五分鐘想想?你覺得生活規劃是什麼呢?

我們認為,生活規劃是生活主角對於階段性的生活有特定的目標、嚮往、畫面和期望,並設計一連串的行為與小目標。

 

簡單來說,生活規劃是讓自己能夠與想要的未來更靠近。

  

那麼,現在就來看看十個常見的規劃刻板印象吧!

1. 規劃是一件無聊的事

如果你的目標設定的對,那規劃可以是充滿期待的。

就假設你想在半年後把自己塞進一件超美的婚紗,那你可能會開始自動很多飲控跟運動,當你在做運動跟飲控的時候,會想到自己穿上婚紗漂亮的樣子,就會產生要堅持下去的動力,但假設你是要塞進一件奇醜無比的婚紗,飲控跟運動就會很不情願,充滿怨言,或是維持不下去,而生活規劃其實就是這樣,目標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很重要。

 

2. 規劃這件事很孤單,都是一個人私下在做的事

發揮想像力!它就會立刻變成你最珍惜的深度獨處時光!

舉例來說,我喜歡在行駛的火車上、特別的咖啡店、舒適的家做規劃,天氣好的話,更會跑去陽台做規劃,只要將規劃的環境與心情調整好,它會是非常舒服的過程,比起療癒,更像是整理生活、整理自己。

 

3. 規劃只是關於建立時間表

時間表只是最表面的呈現。

每一張時間表都是自己與外界權衡下的結果,最有趣的是,根據每張時間表的所有者角色不同,它們就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樣貌,最核心的是了解自己做每件事的狀態。

更直白地說,那張時間表也像是這一週的命盤,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外在,但我們能透過設計自己適合的時間表,讓自己與外界的界線更清楚,會在可控與不可控中得到更好的平衡,在一樣的上班日,擁有不一樣的生活心得!

 

 

4. 一旦規劃了,就沒有必要回頭檢視過去的規劃

事前規劃與事後紀錄這兩件事,讓我們能夠更快地在這段時間中了解自己。

很多時候我們會以為規劃只屬於事前,但其實事後的紀錄是非常有價值的,事前的規劃是讓我們用已知的自己去想像未來的自己,但事後的紀錄是讓我們能夠從現在的自己去審視過去的自己,透過事前規劃與事後紀錄這兩件事,讓我們能夠更快地在這段時間中了解自己。

「啊,原來我這麼有效率!」「啊,原來我需要休息的時間是這麼多。」「原來這樣的行程,會讓我的能量這樣變化。」而長期下來,對自己的認識會成為未來人生中做決定時很棒的依據。

 

 

5. 工作夠累了,還要規劃,感覺很浪費時間

工作不是人生的唯一重點,對吧!但工作的存在如此強勢,所以我們更需要抓回主控權一些!

工作累了先休息是一定要的,但我們這麼努力生活,不就是應該值得更好的生活體驗嗎!

只是好的生活體驗不會自己出現,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,所以,我會依照自己的狀態來做規劃,如果累到不行,就先休息,但如果還有二十分的力氣,就用二十分的力氣來規劃一場犒賞自己的體驗,例如,舒壓到不行的旅行或想到就興奮的約會等等,會比猶豫或是癱在床上滑手機帶給我更多幸福感,因為我工作那麼累就是該獲得開心的體驗。

 

6. 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喜歡規劃,但我好奇為什麼有些人這麼喜歡規劃?

可以先去想想「為什麼我這麼討厭規劃?」、「想到規劃我會想到什麼?」。

從這些答案中,去找出自己是否被過往不好的經驗限制住選擇。

以我自己的經驗,我有兩種規劃模式:「密切規劃與審視時期」與「簡單規劃」

2008年到2017年是我很密切規劃的時期,那段時間我非常忙,尤其後面幾年時常加班到半夜才下班,沒有加班的日子偶爾要去照顧親友,所以,早上跟晚上都會去看我的行事曆,確保我不會在工作或照顧他人的忙碌中,忘記照顧自己跟生活的目標。因為,忙碌的確很容易讓我們只開始聚焦在最基本的生活需求,但我們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了嗎?

快步調的生活,容易讓我們只看見當下的需求。

而這樣定期規劃與審視生活的習慣久了之後,有兩個收穫。

自我掌握度變好了

對自己最直接的認識,也就是更了解自己做什麼事會開心、會難受、會消耗大量能量,不要小看這樣的認識,因為生活忙碌時,如果沒有暫停一下腳步,停下來消化情緒,很容易只能看見當下的需求。

每一次的規劃與審視,都是暫停的機會,去了解自己與外界互動時所產生的變化。慢慢地會發現自我掌握度變好了,在生活變複雜時,也會更知道事情該如何安排、決定該怎麼做、該如何維持能量,也因為對自己的運作有更進階的認識,我現在的規劃方式也變得「簡單」。

真的不只是在為了外界需求而活

另一個好處就是回饋到生活上,當時廣告公司上班、接案存錢、照顧親友的我,真的如願地申請了國外的學校,也都有將美好的行程安排至我的生活中,像是慢跑、志工活動、講座、展覽、出國旅遊。也因此,那段看起來非常忙碌的時期,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是一段帶給自己滿滿成就感的經驗。

 

 

7. 規劃讓生活沒有彈性

規劃出有彈性的生活,就不會沒有彈性,規劃只是動態生活中的草圖

如果你的規劃是很有彈性的,那規劃出來的生活就是會有彈性,我的規劃方式其實就讓我的生活彈性空間蠻大的。而我想有的人會認為,規劃是限制了生活的驚喜出現,其實並不然,除非是想要控制一切,規劃其實只是一個骨架,或是一個草稿,最終的演繹依然是到時候的自己,只是我們會對事情有一個基本的掌握。

 

 

8. 只有工作才需要規劃

規劃是用在你有期望的事情上,才可以讓你與期望靠近

規劃存在的目的,是要讓自己與想要的未來靠近,避免現在的自己因為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失去人生主控權。

所以,由於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,工作以外的事更需要一起考量進來,這樣才能避免工作疲乏吞噬了對所有可能的想像空間,我們都清楚,一旦人累了,對於生活的想像也會不自覺地被限制。

 

9. 規劃要很完美

沒有任何人事物是完美的,所以規劃也不需要完美

如果硬要說完美,那麼,能夠讓你從十分不開心的工作週,變成八分不開心的工作週,這就是完美。

 

10. 規劃只是時間管理

規劃不只關於時間,而是任何有限資源,例如,時間、財務、能量或心力等等。然而,因為時間是賺不回來的,加上時間是生活推進的主軸,其他資源都是建立在時間上流動的,所以我們會依照時間作為規劃的主要軸線,將其他有限資源在軸上做更好的分配。

 

如何開始喜歡規劃?

1.帶自己去一場享受飲食的獨處規劃時間

有沒有很想去哪些咖啡店或茶室,卻找不到人一起去?有的話,那我們會很推薦你可以準備好筆記本與筆,就帶著自己去吧!直接為自己創造一個合理的獨處機會。

私房清單

2. 讓你的精神小物傳遞動力給你

這裡的精神小物有兩件:

第一個是,提醒生活美好的精神小物有時候在生活中累了,能量自然會很低,藉由這些小小物品所代表的美好,傳遞一些動力給我們!所以不妨試試看在桌上放置能帶給你好好生活動力的幾樣小物,比如,喜歡的牌子唇蜜、家人的照片、旅行的紀念品等等。

第二個是,刺激動力的精神小物:從人生清單中選擇一項看似可行的項目,將這個項目具體化,印出來貼在桌上、或是設置成手機桌面等等。

要喜歡上規劃的前提就是需要對生活有些期待,可以很小的期待也是沒問題的!

 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