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會選讀這篇?
現在市面上有許多 How-to,讓我們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,不過!在挑選與應用 How-to 之前,對自己生活中的問題有更清晰地了解很重要,這樣才讓我們辨識出哪些問題值得我們投入與面對!
本書介紹
《Designing Your Life》這本書源自於兩位作者在史丹佛大學開設的課程,主要是幫助學生們運用設計思維來看待人生挑戰、探索、自我測試與優化人生。
對自己好的方法中,最有效益的三種
1. 知道自己身處的現況
要如何知道自己身處的現況為何?
作者 Bill Burnett 和 Dave Evans 提出四個面向來評估:
- 健康:身體、心靈、精神(0-100分)
- 工作:能賺錢與不賺錢的工作都包含(0-100分)
- 玩:單純能帶給你喜悅的事,不包含具有輸贏的賽事(0-100分)
- 愛:你是否感到被愛、愛在你與他人之間的流動狀態 (0-100分)
小提醒,這之中沒有完美的平衡,只是一種對自己生活的了解,當我們有這個階段的主觀評估後,就會發現「原來!我的生活被這些佔據了大部分。」、「或許我應該稍微關心一下這個面向。」這時候,你下一個優化生活的方向就出現了。
2.自我測試
在這本書中,作者 Bill Burnett 和 Dave Evans 提到,他們遇到許多人來尋求建議時,時常聚焦在錯誤的問題上,而因為沒有辦法跳出既有思維來檢視自己尋找的問題是否恰當,很多人會花上好幾個月、年或是幾十年在與這麼問題搏鬥。
比如,兒時的 Dave 被電影中的駭客角色震驚到了,覺得很酷,因此立志要當一個工程師,大學選科系時選了資工系,畢業後也真的當上了工程師後,但經過好幾年的打拼,卻一點也不開心也不酷。
這其中有可能發生什麼事?
Dave 很有可能少了自我測試的過程,自我測試是指透過一系列的「行為」來測試或驗證自己的想像及推測,比如,Dave 可以在求學期間多認識幾位工程師去了解實際的情況,或是去參加工程師營隊等等。
3.有辦法分辨問題類型
作者於書中根據問題的解決方式,將問題分成兩種類型:
工程問題
有明確的目標與解決方案。通常有一個「正確答案」且能被客觀評估是正確與否
- 如:財務規劃、健康管理、時間管理、家居智能、節能系統
如何面對:透過分析及具邏輯性的知識與原理來應對
設計問題
問題從主觀的角度出發,參雜許多無法明確定義的元素,較為模糊與開放,需要發揮創意,且通常沒有固定答案
- 如:生活方式設計、人際關係經營、職業規劃
- ZIZO!先了解自己的現況(Zoom in)與願景(Zoom out)
- 找問題!從願景中,找出現階段的問題
- 發想時間!不帶自我批判地出可行的解決方案
- 測試吧!小規模嘗試上面的幾種方案,看看哪一個最好
- 迭代!從上述的實驗發現,完善適合的方法完善吧!
而針對是否要投入精力的角度來看,又分成兩種:
重力問題
無法改變的問題,這類問題與其說它是一個問題,更像是事實或情境
- 如:年齡、天氣、家庭背景
如何面對:先接受,聚焦在自己可以控制或影響的事情上
公共服務問題
無法透過自己的力量來解決,但多人合作時,可以有影響力
- 如:環境問題、公共問題、政策問題
這些概念是不是很簡單,又令人有點躍躍欲試呢!
我們期待得到你嘗試後的回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