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規劃日常行程時,你是否也常遇到「總是低估時間」的問題呢?
被低估的並不是時間,
真正被低估的是五個變數
想想看,每天的生活中,你起床、刷牙、洗臉、早餐、開會、午餐、工作、運動、洗澡、晚餐、做家事等等,你做了很多事情,這其中肯定有些事情是你能掌握好時間的,對吧?
所以,其實你並不總是低估時間,你容易低估的是「某些事情」在執行中的「變化」,因此,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希望能讓你了解有哪些事情是在規劃時間時,你可以多加留意的,以及可以從哪些面向來調整執行時間的預估!
那我們就開始吧!
首先,我們需要辨識出是哪些事情的時間最難掌握?
最難掌握時間的任務類型,包含三種因素的參與:
- 專注力的參與
- 他人的參與
- 技能的參與
接著,我們需要了解的是,這些任務類型為什麼難以掌握?
影響執行效率的五大變數:
- 你的技能變化
- 你當下的狀態
- 你當下的追求與期望
- 事情或活動本身的變化
- 外在環境的變化
值得一提的是,「技能變化」是多數人容易忽略的。人們在做時間規劃時,往往會「以為自己的技能不會變動」。比如,小陳預估自己要完成一項新的程式開發,小陳依照經驗去預想自己的程式開發能力,來預估這次開發的時間,但需要注意的是,小陳的技能是否跟他經驗中的一樣?還是更生疏?或是更熟練?
另一項很容易被忽略的則是「當下的追求與期望」,這一點特別會發生在想追求完美的人身上,以剛剛小陳的例子來說,如果在規劃時,小陳沒有先設想「我在這段時間,期望這個開發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」,很有可能在過程中會不斷求好或成就感下,大幅延長執行時間,進而影響到後面的行程。
在這五大變數中,這些變因不單純是獨自運作或發生,往往也會與其他變因產生交互影響,比如,小陳在執行時,若因成就感的驅使下,想追求更完美的開發水準,那也會需要更高的技能條件。
因此,若想改善低估時間的問題,我們會建議你兩種做法,
首先,了解自己最常忽略的變因
以我跟Amber的例子,我們發現自己最容易被「當下追求的期望」影響,而這也最常發生在工作類型的任務。所以,當每週在做規劃時,我們會特別在這段時間保留較完整的時間,並且避免做太多太雜的切割。
第二點,找出對應的緩衝時間
在前面提到的「完整的時間」,也就是「原本你預估的時間」再加上「緩衝時間」,緩衝時間與我們常提到的「彈性時間」不同。緩衝時間,指的是在你原本的行程上增加多餘的時間(如下圖所示)
如何找出對的緩衝時間長度?
每一件事情的緩衝時間應該會有所不同,以開會的例子來看,就能簡單說明。出門開會的行程,應該考量到「出門通勤路上的變化」、「其他會議出席者的變化」、「回程通勤路上的變化」。而在家開會的行程,便不需要考量到「出門與回程通勤路上的變化」,只需要考量到「其他會議出席者的變化」。
那麼,要如何找到對的緩衝時間長度,其實只需要關注自己在行程前中後的感受變化即可。因為我們最終都只是需要讓生活少一點緊湊感,多一點從容感。多了這份從容,就能讓你在執行事情上的品質有所提升,並且更能享受其中。